“来武大赏花”广告为何会引发争议 |
发布:2016/3/22 |
江阴广告公司讯 近日,武汉某企业在东京闹市投放户外广告,称武汉为世界樱花之乡,并邀请街头过客到武大赏樱。武汉大学校史专家吴骁撰写《商贾不知亡国恨,跨海乱炫彼国花——从“武汉,世界樱花之乡”的虚假广告说起》一文,对广告不当的处理方式和严重失实的内容进行了批判。(3月21日澎湃新闻网) 对于这则广告,网友评价不一。有人说:“樱花虽美,国耻勿忘”,商家广告手段实在低劣;也有人认为“樱花象征着纯洁、高尚”,不必将樱花与民族主义生拉硬拽的牵扯到一起。一则小小的广告,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日本以樱花为国花,日本人对于樱花的喜爱举世皆知,将“世界樱花之乡”的美誉冠于日本应该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这则广告却在日本的闹市区公开打出“武汉,世界樱花之乡”的标语,“跨海乱炫彼国花”,如此的大言不惭实在让人笑掉大牙。 抛开广告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不谈,这则广告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告中所涉及的“樱花”这一个特殊的意象。 樱花为日本国花,樱花在日本的影响相当于牡丹在中国的影响,樱花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特色之一,已经深刻地融入了日本人的社会生活、思想精神、国民意识之中。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樱花甚至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代名词,谈及樱花,必定会使人联想到日本。而长期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并不稳定,日本对于侵华战争的一再否认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感情,使中华儿女在对待日本的相关问题上多了一些敏感和机警。而广告中对樱花(象征着日本之花)的推崇和赞美在无意中触动了中华儿女心中那一根关于历史和现实的中日关系的最敏感的神经,伤害了一部分人的民族感情,从而引发人们的质疑和批判。 更何况,在日本闹市街头的广告中提及“武大樱花”,就像是揭开了这所学校、这座城市的历史伤疤。“武大樱花”究竟是由谁引进,这个问题历来便多有争议。有人坚持,“现存武大樱花是由周总理1972年转赠”,与侵华日军和抗战历史都没有关系;也有人认为,“武大樱花”是由罪恶滔天的侵华日军引进种下,它代表的是所有中华儿女都难以忘记的苦难的历史。 有自称“世界樱花之乡”的大言不惭,有“武大樱花”所勾起的那段历史的伤疤,“来武大赏樱花”的广告又怎能不引起争议?有些网友说的没错,我们不该把每一件事都与民族主义牵连到一起,只是,商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在考虑广告效果的基础上,对可能伤害民族感情的内容和意象能不能做更为谨慎的处理?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珍视自己的过去,我们又怎能奢望有一天,曾经的罪恶能够化为一声真诚的道歉呢? 【江阴广告新闻来自互联网,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 |
『关闭本页』 |
下一篇: 如何选择合适的谷歌广告关键字匹配类型?